【赏艺】从名画看中国美术史之《枯木怪石图》

发布时间:2024-09-18 浏览量:2037 点赞: 0 收藏

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

与美术风格总是在变化的欧洲不同

中国美术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

一起来领略中国美术的魅力吧


全图.jpg


画作信息


作者:苏轼

创作年代:北宋

材质:纸本

规格:纵26.5厘米,横50.5厘米

画作类型:墨笔画

作品别名:木石图


创作背景


苏东坡的一生仕途蹭蹬,在新旧党争中屡遭打击。早年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,认为新法步伐太快,容易产生社会流弊,因而不见容于新党,甚至在“乌台诗案”中险些丧命,后被贬黄州。王安石罢相后,司马光起用了包括苏轼在内的旧党人士,但苏轼同样不赞成司马光全盘否定新党的举措,所以又受到旧党的猜忌,其后苏轼屡遭贬斥,竟一个月内三贬其官,最终将他贬至广东的惠州、海南的儋州。


苏轼在给自画像题诗时却说:“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、惠州、儋州。”其旷达洒脱的性格可见一斑。


苏轼平生嗜作枯木怪石,是因为“怪怪奇奇,盖是描写胸中磊落不平之气,以玩世者也”。


画作内容


画中绘有一枝枯木,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,显示出了无穷的活力,气势雄强。


树脚下有一怪石,石状尖峻硬实,石皴却盘旋如涡,方圆相兼,既怪又丑,似快速旋转,造成画面的运动感。


石后绘有数枝焦墨细竹,给人以希望之感。


艺术鉴赏


整个画面的意境,荒空而沉郁;石之盘旋,似乎凝聚着不平之气。古木虬屈向上,权梢冲出右边画外,突破了扭曲盘结,冲向天际。古木与怪石的巧妙结合,通过情绪表象的描绘,显现出更深层的理念。


从简洁的构图看,画家重在抒写胸臆。此画借枯木顽石寄情遣兴,这便是苏轼绘画创作求“象外”之意的真谛。


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黄庭坚评:“折冲儒墨阵堂堂,书人颜扬鸿雁行。胸中原自有丘壑,故作老木蟠风霜。”



一审:王绍东

二审:郑志玥

三审:郑志玥